• 联系客服

桩基防雷引下线如何做?外架防雷接地标准做法

于 2024-05-24 11:30:20 发布


  桩基防雷引下线与外架防雷接地是现代建筑防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雷电活动期间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两项防雷措施的具体做法及其标准要求,以促进对防雷工程技术的深入了解。

桩基防雷引下线如何做

  一、桩基防雷引下线的实施方法

  桩基防雷引下线是指利用建筑物基础中的钢筋作为自然引下线,将雷电流从避雷针或避雷带引导至接地装置的过程。这一做法既经济又高效,但在实施时需严格遵循以下步骤和标准:

  1.设计规划

  -评估与选型:在项目设计初期,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雷电活动频繁程度及土壤电阻率等条件,确定防雷类别与防雷引下线的数量、规格。

  -钢筋连接:确保所有基础钢筋网格、柱筋、梁筋等形成闭合回路,并通过焊接或绑扎牢固连接,以形成良好的导电通路。

  2.施工要点

  -主筋连接:基础中的主钢筋应作为主要的引下线使用,其直径和数量需满足防雷规范要求,且需保证其连续性,不得中断。

  -焊接质量:所有钢筋连接点尤其是焊接部位,必须严格按照焊接规范操作,确保焊缝饱满、无虚焊,必要时进行探伤检测。

  -防腐处理:焊接完成后,对接地钢筋进行防腐处理,常用方法包括涂刷防腐漆或包裹防腐材料,以延长使用寿命。

  3.接地连接

  -接地装置:桩基钢筋与建筑物的总接地装置(如接地极群)可靠连接,形成完整的防雷接地系统

  -测试验证:施工完毕后,需对引下线的连续性及接地电阻进行测试,确保其满足规范要求,一般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二、外架防雷接地标准做法

外架防雷接地标准做法

  外架防雷接地主要针对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如脚手架、塔吊等高耸金属结构,其目的是防止雷电击中这些结构后引发安全事故。标准做法包括:

  1.系统设计

  -风险评估:评估外架的雷击风险,特别是位于高层建筑周边或开阔地带的外架。

  -导线选择:选用合适规格的铜质或镀锡铜质导线作为引下线,其耐腐蚀性与导电性能均需满足防雷要求。

  2.安装实施

  -直接连接:将导线下端牢固连接至地面的接地装置,上端则与外架顶端或塔吊的最高点相连,确保整个结构体都被纳入防雷保护范围内。

  -中间支撑:若外架高度超过规范要求的引下线最大间距(一般不超过18米),需增设中间支撑点,保持引下线的垂直度与稳定性。

  -跨接处理:对外架上所有的金属部件(如钢管、配件)进行电气跨接,确保良好的电气连续性。

  3.接地装置

  -接地体布置:外架的接地体应尽可能远离建筑物基础的接地系统,以避免相互干扰,且需保证接地电阻小于等于10Ω。

  -定期检测:由于外架为临时结构,应定期检查接地系统的完好性,特别是在雷雨季节前后,确保其始终处于有效状态。

  桩基防雷引下线与外架防雷接地是防雷工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与严谨的施工,为建筑物提供了从基础到临时结构的全面保护。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防雷知识栏目进行了解!

集防雷设计、防雷施工、接地降阻、防雷技术研发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在防雷领域,秉持防、治同行的原则,以防雷电隐患为重点。